2011年10月4日 星期二

分享經絡學習心得一多事之秋多病之秋


多事之秋多病之秋


grace到秋天就會習慣性乾咳,時常喉嚨痛

今年也不例外,之前咳了一個月喝什麼枇杷膏等都治不好,
有拿西醫的藥才吃2包就不咳(可見有多快速有多毒)
grace有長期服用安眠藥及慢性蕁麻疹處方
一直擔心藥物囤積的問題,所以不咳就不再吃藥
沒想到不吃藥的隔天便又續咳甚至比之前嚴重
正巧這學期報名經絡的課,第一堂老師便敎我們秋天潤肺的配方
,我才吃兩天就完全不咳了~

這是健康的食療法沒副作用,全家人都可以安心使用..
"兩個人一天的份量:  芭樂一顆、黃皮梨一顆、小金桔12顆
連皮帶核切碎,用非金屬鍋器加2000cc水煮滾,小火溫燒蒸發水份至1000cc"
再過濾去渣,可加一些冰糖或蜂蜜,便成好喝的水果茶
尤其是過敏性體質除了要注意溫差加減衣服
還要忌口少吃冰冷及油炸物的東西,這是我們老師的獨門秘方希望對大家有幫助.. 
下面針對秋天保養的一些中西醫理論,再此一並整理.. 
中西聯防多病之秋
 2011年9月14日星期三下午7:30【明報專訊】
近日天氣逐漸轉涼,終於感受到點點秋意,不過這個浪漫季節,也是呼吸系統病爆發的高峰期,喉乾舌燥、傷風感冒、咳嗽統統來襲,確是多事之「秋」。針對這些常見病症,中西醫學各有觀點與相應保健措施,今日一於詳列兩家意見,讓大家及早預防。
踏入秋天,常見傷風感冒、喉嚨乾燥、氣管不適。不論中西醫學也認為,溫度以及空氣中濕度的改變是最主要的發病誘因,抵抗力欠佳者容易因適應問題而發病。 
呼吸系統病高峰期
每逢轉季都是呼吸系統疾病的高峰期,耳鼻喉科專科醫生黃漢威表示﹕「由夏轉秋,天氣變得涼快,早晚溫差明顯增加,空氣濕度亦降低,加上空氣污染,如早前空氣轉差導致光化效應的時期,呼吸道不適的情况亦明顯上升,尤其老人、小孩等抵抗力較差人士會容易不適,而本身患有鼻敏感、哮喘等呼吸道疾病的朋友,同樣因其呼吸道抵抗力弱,未能適應天氣轉變而病發。」

與此同時,秋季是流行性感冒的活躍時節,使情况更為複雜。流感由流感病毒引起,主要分為A、B和C三種類型,其中以A型病毒最具傳染力和破壞力,而於本港最流行的正是H3N2和H1N1兩種A型流感。病毒可透過咳嗽和噴嚏傳播,當大家直接接觸飛沫,或碰到帶有流感病毒的物品,然後觸摸眼睛、口、鼻,就有可能受到感染。患者會突然發高燒,並伴隨有頭痛、喉嚨痛、肌肉痛、咳嗽、流鼻水,感到明顯疲倦等徵狀,不過在正常情况下,經歷過病毒發病周期後,即約一星期,就會自行痊癒。雖則如此,黃漢威呼籲大家勿掉以輕心﹕「流感病毒時有變異,所以大家未必有足夠抗體應付,而且處理不善更有引致肺炎、中耳炎、鼻竇炎、支氣管炎等嚴重併發症的風險,因此病情持續未見進展,如高燒不退,就應盡快求診。」

早睡早起少吃煎炸
要防患未然,黃漢威建議市民從日常生活開始,培養健康習慣,提升抵抗力,例如早睡早起、適量運動均有助提高抵抗力,發病時亦要保持充足休息,多喝水,少吃煎炸食物。天氣轉涼時,外出不妨帶備外套圍巾傍身,避免着涼,亦可提早注射流感疫苗,作出預防。坊間有不少人選擇服食保健品,對此黃就表示﹕「較多人服食維他命C去應付流感,部分人可能會因此令抵抗力得到提升,不過情况因人而異,畢竟這些屬於補充劑,即使服用亦未必會有明顯改善。而一般成年人的建議分量是每天不超過1000mg,否則長期攝取大量維他命C會影響腎臟,增加患腎石的機會。 」

滋陰潤肺預防秋燥
至於中醫則認為當秋夏交接,預防秋燥與外感是最大課題,註冊中醫師葉英良解釋﹕「身體受着大自然氣候變化影響,中醫指大自然氣候變化有六種,即風、寒、暑、濕、燥、火,稱為六氣,六氣太過或不及之時,如過熱或應冷反暖的天氣,就會成為致病的外感六淫或六邪。當人體正氣不足,無法抵抗邪氣侵襲,便會患上外感。」此外,中醫又將季節、氣候與五行學說結合,例如﹕
春屬木屬肝,主風
夏屬火屬心,主暑
秋屬金屬肺,主燥
冬屬水屬腎,主寒
由於秋天屬肺主燥,當人體不能適應或承受從熱轉涼,便會被秋燥侵襲而致病,患上秋燥型的外感。
所謂「燥勝則乾」,如是者秋天容易出現一系列乾燥傷陰的徵狀,包括口乾、咽乾、鼻乾、唇乾、乾咳/燥咳、皮膚乾、大便乾結等,是以即將步入乾燥天氣,在日常生活和飲食上,大家可以透過食療,調整抗病,葉英良說﹕「秋天應以滋陰、潤肺、除燥為養生要點,譬如多服沙參、玉竹、海底椰、雪耳、雪梨等食材,有助滋陰潤肺,相反咖喱、酒、薑、蛇羹等辛辣燥熱的食材則會助燥傷陰,不宜多吃。另一方面,中醫又謂『燥易傷肺』,燥邪損傷肺臟,就會引起感冒、咳嗽、哮喘、咽喉不適、痰多、鼻敏感等的肺系疾病,因此秋天既要斂肺陰,又要養肺氣,這時候不妨多服黨參、黃芪、淮山、鱷魚肉、川貝、桑葉、枇杷葉等,補益肺氣,預防感冒。
保健湯水介紹
桑葉川貝枇杷湯(四人分量)
材料:桑葉1両、川貝5錢、枇杷葉1両、南北杏1両、淮山1両、生薑3片、瘦肉1塊、蜜棗3粒
煲法:清水12碗煲2小時
功效:滋陰清熱、潤肺除燥、止渴生津、化痰止咳

北芪百合沙參湯(四人分量)
材料:北芪1両、百合1両、沙參1両、麥冬1両、玉竹1両、西施骨1斤、蜜棗3粒、陳皮1角
煲法:清水12碗煲2小時
功效:補益肺氣、滋陰潤肺、除燥生津、止渴生津,但感冒患者不宜飲用
資料由註冊中醫師葉英良提供,只供參考,各人體質不同,食用前宜先諮詢註冊中醫師之意見
文﹕英美茵圖﹕鄧宗弘、資料圖片編輯 羅慧茵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